其来有自:黄自先生纪念集
沈洋
序一
先父黄自1904年3月23日生于江苏省川沙县(今属上海市,下同),幼年就从父母那里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1916年,父亲考入北京清华学校(现清华大学,下同)。在清华的八年里课程繁重,但他成绩优异,且尊师好友,博览群书。梁启超因赏识他而为他取名“今吾”,林琴南则为他取名“俶轩”。在同学中,周培源和梁思成等都与他过往甚密而成挚友。学习期间他选修了和声与钢琴两课,为日后的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他给堂叔写了一信,信中引经据典,阐述了音乐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以及他对音乐的喜爱和向往。
1924年,父亲获准官费留美,入欧柏林学院(Oberlin College)学习,并于1926年毕业于该校,获文学学士学位。毕业时因学行并茂、成绩特优而被提名为美国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荣誉组织“法·培德·嘉派学会”(Phi Beta Kappa)的会员。接着,父亲又留在该校继续攻读理论作曲和钢琴。1928年,父亲转入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继续深造。1929年,他毕业于耶鲁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外专攻理论作曲并获得音乐学士学位的留学生。当时的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对他在音乐学习方面的勤奋和天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毕业时所创作的序曲《怀旧》被选在该届毕业生音乐会上公演。因此,该曲成为第一首由我国作曲家创作也是第一首在美国公演的交响序曲,演出获得好评。音乐会后,当地的《新港晚报》发表了对他的专访文章。文中说:“他如果留在这个国家来发展他的天分,他将会有锦绣前程。”父亲的回答则是:“中国在教育方面迫切需要各种最好的经验,艺术也逐渐受到重视,……我们的乐感还未被启发,我们的政府已经在小学和中学开始这种启蒙,这是我期望回去之后能够从事的工作。”说明父亲愿意放弃在美国的“锦绣前程”而回国从事音乐的启蒙工作,以其所学报效祖国。这也是他当时许下的诺言。
回国后父亲仅工作了九年即因病去世。…